淮南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關于加快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的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經市政府同意,現將《關于加快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的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2022年3月25日
關于加快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的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的意見》(國辦發〔2021〕29號)和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皖政辦秘〔2021〕118號),加快我市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結合實際,提出如下實施方案。
一、工作目標
到2022年底,全市基本實現行政村快遞服務全覆蓋,建成20個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示范站點;產業協同發展邁出堅實步伐,建成1個以上省級農村電商快遞協同發展示范區,培育2個以上快遞服務現代農業示范項目,爭創1個省級示范項目。
到2025年,建成并穩定運營400個以上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基本形成開放惠民、集約共享、安全高效、雙向暢通的農村寄遞物流體系以及覆蓋全市主要產地和消費地的冷鏈基礎設施網絡,實現便民惠民寄遞服務基本覆蓋,農產品、消費品雙向運行高效便捷,農村郵件快件時效及寄遞物流服務能力和水平顯著提升,服務農業農村現代化作用全面顯現。
二、具體任務
(一)加快推進“快遞進村”工程。
1.健全農村快遞服務網絡。充分發揮“郵快合作”進村主渠道作用,全力整合快遞企業組團進村設點,共享農村郵政服務網絡資源,滿足農村地區群眾基本寄遞需求。深度開展交郵合作、電郵、商郵等多方合作,允許農村客運班車在保障車輛安全前提下捎帶郵件、快件,推廣農村寄遞物流共同配送模式,推動郵件、快件共同分揀配送。利用村委會、農村書屋、益農信息服務社、鄉鎮綜合運輸服務站等農村現有公共設施,建設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保障末端網點穩定運行。到2023年,建成或改建具備綜合管理、客運、物流、郵政快遞、電商等3種以上功能的鄉鎮綜合運輸服務站10個。發揮“郵快合作”在農村末端寄遞中的基礎性作用,實現村級快件24小時基本出縣。(市郵政管理局、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市公安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商務局、市供銷合作社,各縣(區)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2.強化分類協同推進。堅持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相結合,推動郵政快遞企業改善農村寄遞物流設施設備,分類推進“快遞進村”工程。對城市近郊、村民集中等快遞業務量較大的行政村,引導企業通過“抱團”合作、駐村設點等方式實現進村服務。市、縣(區)人民政府統籌運用鄉村振興有關政策,采取先建后補、以獎代補等方式,對建成并穩定運營半年以上的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示范站點,按照2000元/年予以補助,補貼期限3年。引導快遞企業建立差異化分配激勵機制,落實快遞企業區域總部責任,發揮快遞行業協會協調監督作用,切實維護從業人員勞動報酬、休息休假、安全衛生保護等合法權益,保障農村快遞網絡可持續運行。(市財政局、市鄉村振興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郵政管理局,各縣(區)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補齊農村寄遞基礎設施短板。
3.加強縣域設施建設。注重運用市場的邏輯、資本的力量,推動縣域郵件快件處理場所、客運站、貨運站、電商倉儲場地、供銷合作社倉儲物流設施等資源整合,每個縣(區)規劃建設1個以上縣級寄遞公共配送中心。大力開展“雙招雙引”,引進更多社會資本投資建設郵政快遞專業物流園區,助推縣域郵快件處理場所規范化、集約化、智能化。(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市交通運輸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商務局、市郵政管理局、市供銷合作社,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淮南市分公司,各縣(區)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4.提升鎮村服務能力。推進鄉鎮郵政局(所)改造和鄉鎮寄遞物流轉運分中心建設,加快推進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點標準化規范化建設。支持有條件的鄉鎮建設多種功能的綜合運輸服務站點,并對郵政、快遞企業入駐費用予以適當減免。鼓勵郵政企業加快農村郵政網點標準化建設,創新運營模式,承接代辦代收代繳各類農村公共服務和政務服務,實現“一點多能”。規范農村寄遞運輸車輛班線化,加快農村郵路汽車化。按照“建設規范、運營良好、管理有力、發展持續”的標準,推動農村末端網點標準化建設。積極參與全省“十佳”農村物流服務品牌評選活動,引領帶動農村物流健康發展。(市交通運輸局、市商務局、市郵政管理局,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淮南市分公司,各縣(區)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5.完善支持保障政策。對已建和擬建的標準化縣級寄遞公共配送服務中心,以及已購置和擬購置標準化郵政快遞業安檢設備的企業,由所在市、縣(區)人民政府統籌給予適當補助。新建郵政快遞分撥倉儲設施屬生產性建筑,不列入民用建筑修建地下防空范疇,減免人防易地建設費。各縣(區)人民政府對穩定運營運遞郵件快件的班線予以補助,年補助不少于100萬元。(市財政局、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市交通運輸局、市人防辦、市郵政管理局,各縣(區)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完善農村冷鏈基礎設施建設。
6.構建冷鏈寄遞體系。協同推進城鄉冷鏈物流建設行動,鼓勵郵政快遞企業、供銷合作社和其他社會資本在農產品田頭市場合作建設預冷保鮮、低溫分揀、冷藏倉儲等設施。運用“新網工程”專項資金支持供銷系統農產品冷鏈骨干網建設,推動生鮮電商、郵政、快遞企業建設前置倉、分撥倉,提升農產品流通效率和效益。支持電商、快遞企業研發生鮮農產品寄遞包裝,推廣可重復利用的綠色環保冷藏快遞儲存箱或保冷袋,加快脫貧地區農副產品和食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市農業農村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供銷合作社、市郵政管理局、市鄉村振興局,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淮南市分公司,各縣(區)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7.支持冷鏈項目建設。對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通風貯藏庫、機械冷庫、氣調貯藏庫等)進行獎補,以符合條件的實施主體為補貼對象,按照不超過建設設施總造價的30%予以補貼,列入省重點幫扶縣(區)不高于40%,單個主體補貼規模最高不超過100萬元。對納入國土空間規劃的重大冷鏈物流項目,優先保障項目用地指標。(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農業農村局、市鄉村振興局、市郵政管理局,各縣(區)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健全農村產品上行發展機制。
8.服務農村產業發展。將快遞服務現代農業納入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建設,圍繞淮南牛肉湯、八公山豆制品、淮南麻黃雞、潘集酥瓜、店集貢米等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產品,打造我市快遞服務現代農業示范項目,每個縣至少培育1個快遞服務現代農業示范項目。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加快推進農產品上行,重點支持脫貧地區農村產品外銷,推動鄉村特色產業發展。(市農業農村局、市鄉村振興局、市商務局、市供銷合作社、市郵政管理局,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淮南市分公司,各縣(區)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9.暢通農產品上行鏈條。鼓勵農村寄遞物流企業主動對接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為農產品上行提供專業化供應鏈寄遞服務。支持郵政快遞企業積極融入省綠色農產品“158”行動計劃,運用多種電商平臺載體,構建“基地直采+異業合作+平臺零售+終端直供+快遞物流”的全渠道產銷對接體系。實施消費幫扶提升工程,大力拓展脫貧地區農副產品特別是消費幫扶重點產品銷售渠道。(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市鄉村振興局、市供銷合作社、市郵政管理局,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淮南市分公司,各縣(區)人民政府)
10.持續鞏固脫貧成果。對脫貧摘帽縣快遞服務現代農業示范項目,以及已出列貧困村寄遞物流基礎設施、農產品上行和寄遞物流信息平臺等項目建設,按照相關政策予以資金支持。(市鄉村振興局、市財政局、市農業農村局、市郵政管理局,各縣(區)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11.推進信息數據共享。推進淮南市農村寄遞物流體系信息平臺與江淮大數據中心淮南市子平臺互聯互通,加強數據歸集共享和開發應用,推動以數據信息指導生產、引導市場和服務決策。(市數據資源管理局、市商務局、市郵政管理局,各縣(區)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強化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縣(區)、各相關單位要結合實際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和政策措施,及時宣傳部署落實。強化考核激勵,市政府對各縣(區)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情況進行考核,結果作為年度目標管理績效考核和督查激勵的重要依據。建立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工作協調機制,強化郵政管理部門與有關部門工作聯動,加強對全市工作的指導和督促檢查,推動各項工作任務落實。重要情況及時報告市政府。(市委市政府督查考核辦、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市財政局、市交通運輸局、市農業農村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商務局、市鄉村振興局、市郵政管理局、市供銷合作社,各縣(區)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加強規劃引導。各縣(區)要將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納入相關規劃和公共基礎設施建設范疇,將農村寄遞建設項目納入鄉鎮國土空間規劃和村莊規劃,為農村寄遞項目建設提供空間保障和規劃依據。(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市交通運輸局、市農業農村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郵政管理局,各縣(區)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強化資金保障。建立以縣級公共財政為主、市支持為輔的快遞業發展資金扶持機制,重點支持農村寄遞物流網絡運營和村級末端網點建設。將快遞業基礎設施建設納入綜合交通運輸建設投融資政策體系,統籌用好現有資金渠道和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建設、農村電子商務、新農村現代流通服務網絡建設等專項政策。積極發揮政府產業基金引導作用。(市財政局、市交通運輸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市鄉村振興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郵政管理局,各縣(區)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落實“放管服”改革。落實國家關于簡化農村快遞末端網點備案手續政策,支持鼓勵發展農村快遞末端服務,推動實現農村快遞末端網點“網上備案”和“一次都不用跑”。(市郵政管理局負責)
(五)規范農村寄遞物流市場管理。落實《快遞暫行條例》和《快遞服務》標準,整頓農村快遞市場經營秩序,督促郵政快遞企業嚴格落實收寄驗視、實名收寄、過機安檢等寄遞安全“三項制度”,嚴防禁限寄物品通過寄遞渠道流通。加強縣級郵政監管工作機制建設,建立健全縣(區)寄遞物流安全管理機制,落實屬地安全管理責任,加強縣區郵政快遞業安全監督管理。暢通用戶申訴渠道,加強市場監管,依法查處未按約定地址投遞、違規收費等行為,保障各類用戶合法權益。(市郵政管理局、市委編辦、市公安局、市市場監管局,各縣(區)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